Anroid开发艺术探究

Anroid开发艺术探究

1.onStart 和 onResume、onPause和onStop从描述上来看差不多,对我们来说有什么实质的不同?
onStart 和 onStop是从Activity是否可见这个角度来回调的,而onResume和onPause是从Activity是否位于前台这个角度来回调的,除了这种区别,没有其他区别

2.假设当前Activity为A,如果这时用户打开一个新Activity B,那么 B 的onResume()和 A 的onPaus()哪个先执行呢?
启动Activity的请求会由Instrumentation来处理,然后它通过Binder向AMS发请求,AMS内部维护着一个ActivityStack并负责栈内的Activvity的状态,AMS通过
ActivityThread去同步Activity的状态从而完成生命周期方法的调用。在ActivityStack中的resumeTopActivityInnerLocked方法中,在新Acctivity启动之前,
栈顶的Activity需要先onPause()后,新Activity才能启动。最终在ActivityStackSupervisor中的realStartActivityLocked方法会调用scheduleLaunchActivity,
接着完成新Activity的onCreate、onStart、onResume的调用过程。因此,可以得到结论,是旧Activity先onPause,然后新Activity再启动。

3.Activity被销毁并重建后,我们去获取之前的存储字符串,接受的位置可以是onRestoreInstanceState 或者 onCreate 方法,两者区别是?
onRestoreInstanceState一旦被调用,其参数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一定是有值的,我们不用额外的拍断是否为空;
但是onCreate不行,onCreate如果正常启动的话,其参数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为null, 所以必须要额外判断。

4.onSaveInstanceState和onRestoreInstanceState,在正常流程下会出发么?
系统只在Activity异常种植的时候才会调用onSaveInstanceState和onRestoreInstanceState来存储和恢复数据,其他情况不会出发这个过程。

5.比如目前任务栈S1中的情况为ABC,这个时候Activity D 以singleTask模式请求启动,其所需要的任务栈为 S2,由于S2和D的实例均不存在,所以系统会先创建
任务栈S2,然后在创建D的实例并将其入栈到S2.

6.TaskAffinity任务相关性。
这个参数标识一个Activity所需要的任务栈的名字,默认情况下,所有Activity所需的任务栈的名字为应用的包名。可以为每个Activity都单独制定TaskAffinity属性,
这个属性必须不能和包名相同,否则就相当于没有制定。TaskAffinity属性主要和singleTask启动模式或者allTaskReparenting属性配对使用。当TaskAffinity和singleTask启动模式配对使用的时候,它是具有该模式的Activity的目前任务栈的名字,待启动的Activity回运行在名字和TaskAffinity相同的任务栈中。
当TaskAffinity和allowTaskReparenting结合的时候,会产生特殊的效果。当一个应用A启动了应用B的某个Activity后,如果这个Activity的allTaskReparenting属性为true的话,那么当应用B被启动后,词Activity回直接从应用A的任务栈转移到应用B的任务栈中。

7.SharedPerences是否安全?
SharedPreferences不支持两个进程同时去执行写操作,否则会导致一定几率的数据丢失,因为SharedPreferences底层是通过读/写XML文件来实现的,并发会出问题。
每个应用的SharedPreferences文件都在当前包所在的data目录下查看到,目录位于 /data/data/pacakage name/shared_prefs目录下。
SharedPreferences也属于文件的一种,但是由于系统对他的读/写有一定的缓存策略,即在内存中有一份ShareePreferences文件的缓存,因此在多进程下,系统对它的读写诗不可靠的,当面对高并发的读/写访问,有很大几率丢失文件。

8.Serializable接口的原理及serialVersionUID作用?
想让一个对象实现序列化,只需要这个类实现Serializable接口并声明一个serialVersionUID即可。实际上,甚至连这个serialVersionUID也不是必须的。如何进行对象的序列化和反序列化也很简单,只需要采用ObjectOutputStream和ObjectInputStream,readObject()writeObject()函数。
serialVersionUID是用来辅助序列化和反序列化过程的,原则上序列化后的数据中的serialVersionUID只有和当前累的serialVersionUID相同时才能够正常的被反序列化。
serialVersionUID的详细工作机制时这样的:序列化的时候系统把当前类的serialVersionUID写入序列化文件中,当反序列化时候系统回去检测文件中的serialVersionUID,看它是否和当前类的serialVersionUID一致,如果一致就说明序列化的类的版本和当前类的版本时相同的,这个时候可以成功反序列化;否则就说明当前类和序列化的类相比发生了某些变化,比如成员变量的数量、类型可能发生了改变,这个时候时无法正常反序列化的。

9.Parcelable接口原理?
Parcelable也是一个接口,只要实现这个接口,一个类的对象就可以实现序列化并通过Intent和Binder传递。
Parcel内部包装了可序列化的数据,可以在Binder中自由传输。
序列化的功能由writeToParcel方法来完成,最终时通过Parcel的一系列write方法来完成的;
反序列化功能由CREATOR来完成,其内部表明了如何创建序列化对象和数组,并通过Parcel的一系列read方法来完成反序列化过程。

Activity布局绘制流程(转)

Activity布局绘制流程(转)

这篇文章是承接上一篇文章(Android布局加载流程:android源码解析(十七)–>Activity布局加载流程)来写的,大家都知道Activity在Android体系中扮演者一个界面展示的角色,通过上一篇文章的分析,我们知道Activity是通过Window来控制界面的展示的,一个Window对象就是一个窗口对象,而每个Activity中都有一个相应的Window对象,所以说一个Activity对象也就可以说是一个窗口对象,而Window只是控制着界面布局文件的加载过程,那么界面布局文件的绘制流程是如何的呢?这篇文章主要就是顺着上篇文章的思路,看一下在android系统中Activity的布局文件是如何绘制的。

顺便在这里多说几句,android中所有能显示的东西都是通过Window对象实现了,无论Activity,Dialog,PopupWindow,Toast等。后期我可能也会讲一下Dialog,PopupWindow,Toast等组件的显示过程。

前面有一篇文章中我们介绍过Activity的启动流程,可参考:android源码解析之(十四)–>Activity启动流程
在执行ActivityThread的handleLauncherActivity方法中通过Window对象控制了布局文件的加载流程,而Android体系在执行Activity的onResume方法之前会回调ActivityThread的handleResumeActivity方法:

Activity布局加载流程(转)

Activity布局加载流程(转)

好吧,终于要开始讲讲Activity的布局加载流程了,大家都知道在Android体系中Activity扮演了一个界面展示的角色,这也是它与android中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组件Service最大的不同,但是这个展示的界面的功能是Activity直接控制的么?界面的布局文件是如何加载到内存并被Activity管理的?android中的View是一个怎样的概念?加载到内存中的布局文件是如何绘制出来的?

要想回答这些问题,我们就需要对android的界面加载与绘制流程有所了解,这里我们先来学习一下Activity的布局加载的流程。而至于Acitivty的布局绘制流程我们在下一篇中在做介绍。

其实Activity对界面布局的管理是都是通过Window对象来实现的,Window对象,顾名思义就是一个窗口对象,而Activity从用户角度就是一个个的窗口实例,因此不难想象每个Activity中都对应着一个Window对象,而这个Window对象就是负责加载显示界面的。至于window对象是如何展示不同的界面的,那是通过定义不同的View组件实现不同的界面展示。

废话不多说了,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我们讲过的Activity的启动流程么?不熟悉的童鞋可以参考: android源码解析之(十四)–>Activity启动流程 ,在文章中我们介绍到当ActivityManagerService接收到启动Activity的请求之后会通过IApplicationThread进程间通讯告知ApplicationThread并执行handleLauncherActivity方法,这里我们可以下其具体实现:

应用进程Context创建流程(转)

应用进程Context创建流程(转)

今天讲讲应用进程Context的创建流程,相信大家平时在开发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对Context对象的使用,Application是Context,Activity是Context,Service也是Context,所以有一个经典的问题是一个App中一共有多少个Context?

这个问题的答案是Application + N个Activity + N个Service。

还有就是我们平时在使用Context过程中许多时候由于使用不当,可能会造成内存泄露的情况等等,这个也是需要我们注意的。这里有篇不错的文章:
Android Context 是什么?

好吧,什么叫应用进程Context呢?这是指的是Application所代表的Context的创建流程,还记得我们前几篇写的应用进程创建流程么?
android源码解析之(十一)–>应用进程启动流程
最后我们得出结论,应用进程的起始方法是ActivityThread.main方法,好吧,

由于还未讲解Service相关知识,这里暂时讲解一下Activity与Application中Context对象的创建过程。

首先我们就从ActivityThread.main方法开始看一下Application的创建流程。。。

1
2
3
4
5
6
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...
ActivityThread thread = new ActivityThread();
thread.attach(false);
...
}

这里我们发现在方法体中我们创建了一个ActivityThread对象并执行了attach方法: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40
41
42
43
44
private void attach(boolean system) {
sCurrentActivityThread = this;
mSystemThread = system;
if (!system) {
ViewRootImpl.addFirstDrawHandler(new Runnable() {
@Override
public void run() {
ensureJitEnabled();
}
});
android.ddm.DdmHandleAppName.setAppName("<pre-initialized>",
UserHandle.myUserId());
RuntimeInit.setApplicationObject(mAppThread.asBinder());
final IActivityManager mgr = ActivityManagerNative.getDefault();
try {
mgr.attachApplication(mAppThread);
} catch (RemoteException ex) {
// Ignore
}
// Watch for getting close to heap limit.
BinderInternal.addGcWatcher(new Runnable() {
@Override public void run() {
if (!mSomeActivitiesChanged) {
return;
}
Runtime runtime = Runtime.getRuntime();
long dalvikMax = runtime.maxMemory();
long dalvikUsed = runtime.totalMemory() - runtime.freeMemory();
if (dalvikUsed > ((3*dalvikMax)/4)) {
if (DEBUG_MEMORY_TRIM) Slog.d(TAG, "Dalvik max=" + (dalvikMax/1024)
+ " total=" + (runtime.totalMemory()/1024)
+ " used=" + (dalvikUsed/1024));
mSomeActivitiesChanged = false;
try {
mgr.releaseSomeActivities(mAppThread);
} catch (RemoteException e) {
}
}
}
});
} else {
...
}
}

这里看一下重点实现,我们可以发现在方法体中调用了ActivityManagerNative.getDefault().attachApplication(mAppThread)
看过我的前几篇文章的童鞋应该知道这里就是一个Binder进程间通讯,其实上执行的是ActivityManagerService.attachApplication方法,具体的可以参考前几篇文章的介绍,好吧,既然这样我们看一下ActivityManagerService.attachApplication方法的具体实现。

activity销毁流程(转)

activity销毁流程(转)

继续我们的源码解析,上一篇文章我们介绍了Activity的启动流程,一个典型的场景就是Activity a 启动了一个Activity b,他们的生命周期回调方法是:
onPause(a) –> onCreate(b) –> onStart(b) –> onResume(b) –> onStop(a)
而我们根据源码也验证了这样的生命周期调用序列,那么Activity的销毁流程呢?它的生命周期的调用顺序又是这样的呢?

这里我们我做一个简单的demo,让一个Activity a启动Activity b,然后在b中调用finish()方法,它们的生命周期执行顺序是:

onPause(b)
onRestart(a)
onStart(a)
onResume(a)
onStop(b)
onDestory(b)

好吧,根据我们测试的生命周期方法的回调过程开始对Activity销毁流程的分析,一般而言当我们需要销毁Activity的时候都会调用其自身的finish方法,所以我们的流程开始是以finish方法开始的。


一:请求销毁当前Activity

MyActivity.finish() Activity.finish() ActivityManagerNative.getDefault().finishActivity() ActivityManagerService.finishActivity() ActivityStack.requestFinishActivityLocked() ActivityStack.finishActivityLocked() ActivityStack.startPausingLocked()
activity启动流程(转)

activity启动流程(转)

好吧,终于要开始讲解Activity的启动流程了,Activity的启动流程相对复杂一下,涉及到了Activity中的生命周期方法,涉及到了Android体系的CS模式,涉及到了Android中进程通讯Binder机制等等,

首先介绍一下Activity,这里引用一下Android guide中对Activity的介绍:

An activity represents a single screen with a user interface. For example, an email application might have one activity that shows a list of new emails, another activity to compose an email, and another activity for reading emails. Although the activities work together to form a cohesive user experience in the email application, each one is independent of the others. As such, a different application can start any one of these activities (if the email application allows it). For example, a camera application can start the activity in the email application that composes new mail, in order for the user to share a picture.

英文不太好,这里就不献丑了,这里介绍的Activity的大概意思就是说,activity在Android系统中代表的就是一个屏幕,一个App就是由许多个不同的Acitivty组成的,并且不同进程之间的Activity是可以相互调用的。

在介绍Activity的启动流程之前,我们先介绍几个概念:

  • Activity的生命周期

protected void onCreate(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);
protected void onRestart();
protected void onStart();
protected void onResume();
protected void onPause();
protected void onStop();
protected void onDestory();
以上为Activity生命周期中的各个时期的回调方法,在不同的方法中我们可以执行不同的逻辑。
关于Activity生命周期的详细介绍可以参考: Android activity的生命周期

  • Activity的启动模式

activity启动时可以设置不同的启动模式,主要是:standrand,singleTop,singleTask,instance等四种启动模式,不同的启动模式在启动Activity时会执行不同的逻辑,系统会按不同的启动模式将Activity存放到不同的activity栈中。
关于Activity启动模式的详细介绍,可以参考: Android任务和返回栈完全解析

  • Activity的启动进程

在Manifest.xml中定义Activity的时候,Activity默认是属于进程名称为包名的进程的,当然这时候是可以指定Activity的启动进程,所以在Activity启动时首先会检测当前Activity所属的进程是否已经启动,若进程没有启动,则首先会启动该进程,并在该进程启动之后才会执行Activity的启动过程。

  • Intent启动Activity的方式

    Intent启动Activity分为两种,显示启动和隐士启动,显示启动就是在初始化Intent对象的时候直接引用需要启动的Activity的字节码,显示引用的好处就是可以直接告诉Intent对象启动的Activity对象不需要执行intent filter索引需要启动哪一个Activity,但是显示引用不能启动其他进程的Activity对象,因为无法获取其他进程的Activity对象的字节码,而隐式启动则可以通过配置Intent Filter启动其他进程的Activity对象,因此在应用内,我们一般都是使用显示启动的方式启动Activity,而如果需要启动其他应用的Activity时,一般使用隐式启动的方式。


:D 一言句子获取中...